A股医药板块最近两月上演了一出狂飙大戏配资低息炒股配资门户。
广生堂在7月涨幅近220%,8月又再涨近20%,股价从7月初的36元暴涨至近137元。短时间内有这样的涨幅,今年大概只有“妖股”舒泰神可以媲美了。
市场看好的逻辑是:广生堂手上有一款双药组合,被传有希望治愈乙肝。
广生堂原本是一家主营肝病仿制药的企业,2015年进行仿转创转型,提出了乙肝临床治愈的“登峰计划”。今年7月,公司两款乙肝创新药GST-HG141和GST-HG131双双取得临床进展,进一步引爆了市场。
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1月,广生堂的大股东将所持约5%股份以不足2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圆山基金。圆山基金最大的出资方是同在福建的老牌企业片仔癀。算下来,片仔癀靠着广生堂,近期已经浮盈超3亿元。
乙肝治愈神话
广生堂是福建省第一家上市医药企业,早年以茵白肝炎胶囊、灵芝胶囊等中成药起家,后来入局肝病仿制药领域,曾靠拉米夫定、阿德福韦酯、恩替卡韦等三款乙肝仿制药叱咤国内肝病市场。
2015年,广生堂开始决定向创新药转型,此后2016-2024年间,公司累计研发支出近10亿元,远超行业平均水平。公司重点押注在乙肝创新药物的开发上。
这期间歪打正着,广生堂在2023年11月成功上市了抗新冠口服药“泰中定”,成为公司首款上市的创新药产品,只可惜新冠疫情转瞬而去,这款药物只为广生堂带来了口碑。
广生堂要好好经营的还是乙肝市场。中国有8700万乙肝感染者,对应的是一个千亿级的药物市场。广生堂2015年决定开发乙肝创新药时,是经过了充分准备的,公司遍访中国乙肝领域顶级专家,给自己设定了乙肝药物组合策略的“登峰计划”。
广生堂目前的两款潜在重磅单品:乙肝核心蛋白抑制剂GST-HG141、乙肝表面抗原抑制剂GST-HG131,都是与药明康德合作开发的。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同类产品上市。
基于这两款药品,广生堂提出针对乙肝治愈的“全口服三联疗法”,即这两款药加上核苷类药物。据称,这一疗法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乙肝治愈方案,有望打破现有治疗只能抑制病毒、无法根治的局限,成为全球首个口服治愈方案。
警惕估值泡沫
今年7月10日,广生堂公告称,GST-HG131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。去年12月,另一款GST-HG141已经先一步获得突破性治疗认定。
7月25日,广生堂再发公告,称GST-HG141的三期临床试验已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给药。
这一系列消息刺激了广生堂的股价一路上涨。
乐观者开始预测,如果按每半年1.2万元的疗程定价,这一药物组合的峰值销售额有望达到630亿到840亿元,届时广生堂可能会成为“中国版吉利德”。
也有冷静者分析,乙肝治愈的难度很大,罗氏等巨头药企都在这一领域多次折戟。而且,这个赛道的竞争也在愈演愈烈。数据显示,全球在研乙肝新药管线近200条,不仅有GSK、吉利德等跨国企业深度参与,国内企业如恒瑞医药、东阳光等也纷纷入局。
广生堂目前进度较快的GST-HG141的III期临床试验也需至少2-3年,后期临床结果仍未可知。但是眼前广生堂就要面临最困难的时刻:创新药需要持续投入,集采影响公司的抗乙肝病毒药物收入。
广生堂已经连续4年亏损,累亏超6亿元,现在账上只剩1.2亿元,短期债务超过3亿元。
今年4月初,广生堂发布定增议案,拟融资近10 亿元,其中5.98亿元拟投入“创新药研发项目”,目前仍未成行。截至8月13日收盘,广生堂市净率已经突破65,远超医药行业平均水平数十倍。
广生堂的乙肝治愈梦想,还需要更坚实的临床数据来支撑。
撰稿丨李傲
编辑丨江芸 贾亭
运营丨晨曦
插图丨视觉中国配资低息炒股配资门户
长富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